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學理論上
Sociological Theory (1) 
開課學期
105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何明修 
課號
Soc3002 
課程識別碼
305 40301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101 
備註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 且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70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51Soc3002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社會學理論(上)
在國內外的社會學系課程中,社會學理論通常被安排為一學年的必修課程。一般而言,社會學理論所教授範圍從十九世紀初的古典社會學,一直到二十世紀末以降的後現代化理論。前半部的課程會比較接近觀念史,涉及許多哲學性議題的討論,例如社會知識的起源與成立條件;而後半部的課程則是會與當代生活經驗貼近,討論文化多元主義、網際網路、災難、親密性的各種議題。因此,社會學理論的課程可以稱得上是包山包海,在教學上是格外具有挑戰性。

就教學目標而言,社會學理論的課程應該達到是啟蒙的作用,使得修課同學學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審查他們所處的日常生活世界。事實上,理論(theory)一詞的希臘字源(theoria)即是來自於「觀看」(theorein)。這亦即是說,理論即是一種觀點,提供我們不同的社會圖像。因此,在各種經驗研究中,一旦忽略了理論背後的本體論預設,不同理論之間的爭議就有可能淪為「見樹不見林」,無法直接觸及最核心的部分。在這一點,社會學與其他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很不同。研究自然科學史的學者指出,科學進步的條件之一就是不斷地忘掉其誕生之父(forgetting its father)。因此,我們不必精研牛頓的《自然哲學原理》也可以了解古典物理學的內容,同樣地,要知道什麼是生物學的演化論,也沒有必要唸達爾文的《物種起源》。在自然科學的進程中,前人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可以簡單地總結為一些公式或模式,成為所有後人的共同遺產與努力的起點。所以,其他學科的大學部至多只有思想史的課程設計,而沒有專門的理論課程。

然而,社會學的情形卻非如此。社會學的關切範圍一直在擴展,學者所運用的研究工具與分析技巧也隨時代而精進。但是,若干基本問題與兩難不斷地在社會學史中引發討論,導致爭議。這些問題包括:(1)社會世界是主觀的文化建構或是客觀的結構決定?(2)造成社會變遷的源頭是來於個人行動亦或是結構矛盾?(3)探討社會的基本單元到底是該放在個體或是集體的層次?社會學是否可能成為一門客觀的科學?這些質問不是無關緊要的,在任何一個經驗研究領域,社會學家都得時常面對此類的自我反思。社會學理論是引導入門者從事這類思考的必經途徑。


  自社會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時,理論在這個學科領域裡就有其特殊意義。源自宗教的理論( theoria )一詞,是以一種非參與的方式觀看世界。作為一種觀看而非實作的參與方式,社會學理論採取了懷疑與批判的角度,除了開展我們心靈與精神的視野,並且重建我們對實在與世界的認識。社會學的的基本信念是:人的存在,受限於自己創造的社會條件;亦即,他必須在既有的社會條件下進行創造。可以說,這一研究取徑是社會學獨立成學的一個重要的分離點。進而,重新面對人類社會與歷史的觀點與思想不斷涌現,這一新興學門匯聚了各種新的觀點以及新的解讀方式。正如Bourdieu所言:「要改變世界,必須先改變製造世界的方式,亦即,必須改變世界觀,以及改變那些生產與再生產群體的實作操作。」通過嚴格性與完整性的強調,種種獨特的社會學觀點逐漸發展為嚴格系統性的觀點,這些社會學理論不僅確立了社會學的學科專業性,更讓社會學獨特的研究視角得到應有的重視。質言之,站穩社會學信念的前提,社會學理論從特定觀點出發,形成以特定角度對社會現象的系統性詮釋。

  傳統上,社會學理論分為古典與當代兩個部分,除了兩者探討主題、研究方法乃至思考取向都有不同之外,作為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很難在短時間內讓大家既廣博又精通。即便如此,面對浩瀚的古典社會學理論,一個學期也難免捉襟見肘;若不想淪為無所不包的通論課程或是潛心名家的專論課程,那麼如何取得平衡實在是一個難題。經過取捨,本學期的範圍就集中在古典社會學理論的四位重要思想家,即:Marx, Durkheim, Weber & Simmel。雖說研讀每位思想家的時數不多,但仍希望能讓同學一窺古典社會學的堂奧。

 

課程目標
(1)熟悉古典社會學理論與概念
(2)思考社會學所關切的基本問題
(3)運用古典社會學理論,以解釋各種社會現象
(4)培養理論性思考的能力

 
課程要求
本課採取雙重的上課方式,一是傳統的課堂講授(lecturing),二是課堂時間以外的經典讀書小組。
在課堂講授方面,我預計在每週前兩節課說明與解釋不同的理論派別,在最後一節,我會設計一些應用性的問題,來請同學回答。每次上課,我都會準備ppt檔案,並且在上課前放置在cieba網站上。
經典讀書小組則是本課程的創舉。我的基本想法如下:
大班制的課堂講授,往往只能提綱挈領式列舉理論的要點,而無法詳述某個理論內部的有機關連。如此一來,很多修課同學會產生錯誤的認為,彷彿社會學理論就是要死背一堆過時的人名與專有名詞;他們無法掌握理論概念的起源脈絡,更遑論運用這些理論,來成為他們自己觀看社會時所採用的觀點。在這種情況下,社會學理論經常成為社會學系學生所厭惡的一門課,他們往往認為「理論」是抽象的、艱澀的、與生活脫節的,而這正好是這門課所應該打破的刻板印象。
基於上述的理解,申請者想要引用讀書小組之形式,作為社會學理論的延伸教學。從很久以來,許多大學社團都有採用這種「讀書會」、「讀書小組」的方式,來進行知識的傳遞。相對於正規的課堂講授,讀書小組的特色在於:
(1)研究生帶領,而不是教授指導,因此容易較平等與多元的討論與發言,而又不會完全流於空談。
(2)輪流導讀與相互批判的設計,提升了同學的參與意願,而不只是被動地等待教師講授「標準答案」。
(3)以經典文本取得代傳統的教科書,容許更多的詮釋可能,並且引導參與同學進入對話與批判的過程。
(4)以精讀(close reading)為取向的讀書小組,透過逐字逐句的語意推敲,進而掌握整體的經典肌理,培養思辨的研究態度。
經典讀書小組的進行方式
(1)分組:在開學前三週完成分組(加退選至9/25)。預計全班分為八組,每位研究生輔導員負責帶領兩組。
(2)選定小組討論時間:分組完成後,依據修課同學的空堂,自行排定八週的小組討論時間。每次小組討論不得少於兩小時。最好選定週二至週五的白天時段,儘可能利用社會系館的空間。如有必要安排晚上時段,再請系辦協調調撥空間。
上學期之分組方式為事先選組,再選定助教,本學將採取先選時間與助教,再編組之設計。在開學初,四位助教將分別提供三個可以的時段,由同學填寫兩個志願,再由我們來編組。
(3)小組討論成員與工作分配:每週要有一位修課同學擔任導讀員。此外,每次討論,研究生會隨機抽點一位回應員。
(a)所有小組成員在討論前都需要完整閱讀指定的經典文本。
(b)每次小組討論,選定一名同學擔任導讀員。導讀員需要準備兩頁的簡報綱要,內容包括以下三點:(1)作者在指定讀物中講什麼、(2)有那些論點是你同意的,又有那些是你所不同意的、(3)這些論點可以幫助我們解釋什麼社會現象。
(c)針對導讀員的簡報內容,其他小組成員可以提出質疑與批判性的意見,導讀員需要提出相應的答覆與說明。
(d)研究生所擔任的工作主要有兩項。在每次小組討論之前,協助導讀員理解閱讀文本;其次,在小組討論過程中,適時介入,解答小組成員所無法解答的疑惑。基本上,研究生需要儘可能地鼓勵所有參與成員踴躍發言,維持由下而上的、平等的討論氣氛。針對同學們的疑問,儘量地以引導性的方式,利用經典文本的內容,協助自行獲得解答。
(4)小組討論不佔用正式授課時間,但同學的參與狀況仍將列入期末的成績評量並作為觀察分析的一環(佔30%)。[無故缺席者扣兩分;除非有突發狀況,不得接受當天請假]
課程助教與其電子郵件:
陳冠宇:r03325002@ntu.edu.tw
林明緯:r02325021@ntu.edu.tw
陳劭杰:r04325010@ntu.edu.tw
高子壹:tzuyikao@gmail.com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見每週進度 
參考書目
Social Theory: http://solomon.soth.alexanderstreet.com/ (從台大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中聯結,有各理論家的英文著作,但是不全)。
Marxist Writers: http://www.marxists.org/ (收錄馬克思主義者的英文著作。其中馬克思與恩格斯的部分有英文全文,http://www.marxists.org/archive/marx/works/cw/index.htm)。
Max Weber’s Texts: http://www.ne.jp/asahi/moriyuki/abukuma/weber_texts.html (有部分韋伯的英文著作)。
Aron, Raymond (1968) Main Currents in Sociological Thought, 2 volumes. New York: Anchor Books.
Collins, Randall (1994) Four Sociological Traditions. Oxford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.
Giddens, Anthony (1989) 《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:馬克思、涂爾幹、韋伯》,簡惠美譯。台北:遠流。
Coser, Lewis, A. (1990) 《社會學思想名家》。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3  課程簡介 
第2週
9/20  法國大革命與當代社會:黑格爾、托克維爾
[來賓演講]
黃柏誠(科隆大學哲學博士,中研院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員):「黑格爾與當代社會」。
Callinicos, Alex (2000) 《社會學理論思想的流變》,簡守邦譯。台北:韋伯文化,頁51-61。
Ritzer, George (2011)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. 6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, pp. 81-104.
 
第3週
9/27  颱風假 
第4週
10/4  科學的社會學:孔德、史賓塞
Ritzer, George (2011)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. 6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, pp. 105-149.
 
第5週
10/11  馬克思(I):辯證、勞動、異化
Ritzer, George (2011)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. 6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, pp. 150-162.
[中譯本:Ritzer, George and Douglas Goodman (2004) 《社會學理論》,上冊,柯朝欽、鄭祖邦譯。台北:巨流,頁66-84]。
*[勞動與人類存在]《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》(台北:聯經),頁47-61。
 
第6週
10/18  馬克思(II):歷史唯物論、意識形態
Ritzer, George (2011)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.6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, pp. 172-182.
[中譯本:Ritzer, George and Douglas Goodman (2004) 《社會學理論》,上冊,柯朝欽、鄭祖邦譯。台北:巨流,頁98-110]。
*[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]「共產黨宣言」,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》(北京:人民),頁250-263。
 
第7週
10/25  馬克思(III):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
Ritzer, George (2011)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. 6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, pp. 163-172.
[中譯本:Ritzer, George and Douglas Goodman (2004) 《社會學理論》,上冊,柯朝欽、鄭祖邦譯。台北:巨流,頁84-98]。
 
第8週
11/1  涂爾幹(I):方法論與社會分工
Ritzer, George (2008)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. 5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, pp. 186-201.
[中譯本:Ritzer, George and Douglas Goodman (2004) 《社會學理論》,上冊,柯朝欽、鄭祖邦譯。台北:巨流,頁112-134]。
 
第9週
11/08  期中考 
第10週
11/15  涂爾幹(II):自殺、宗教與知識的社會學分析
Ritzer, George (2008)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. 5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, pp. 201-212.
[中譯本:Ritzer, George and Douglas Goodman (2004) 《社會學理論》,上冊,柯朝欽、鄭祖邦譯。台北:巨流,頁134-150]。
*[病態的分工]《社會分工論》(台北:左岸):頁279-296。
 
第11週
11/22  涂爾幹(III):教育、道德與職業團體理論
Ritzer, George (2008)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. 5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, pp. 212-222.
[中譯本:Ritzer, George and Douglas Goodman (2004) 《社會學理論》,上冊,柯朝欽、鄭祖邦譯。台北:巨流,頁150-165]。
*[宗教與社會團結]《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》(台北:桂冠),頁471-489。
 
第12週
11/29  齊默爾(I):形式社會學與社會互動
Ritzer, George (2011)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.6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, pp. 263-277.
[中譯本:Ritzer, George and Douglas Goodman (2004) 《社會學理論》,上冊,柯朝欽、鄭祖邦譯。台北:巨流,頁231-250]。
*[都市作為一種現代生活方式]Georg Simmel (1971) “The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.” Pp. 324-339, in Georg Simmel on Individuality and Social Forms, ed. by Donald Levine (Chicago: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).
 
第13週
12/06  齊默爾(II):貨幣哲學與文化悲劇
Ritzer, George (2011)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.6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, pp. 277-291.
[中譯本:Ritzer, George and Douglas Goodman (2004) 《社會學理論》,上冊,柯朝欽、鄭祖邦譯。台北:巨流,頁250-272]。
*[貨幣作為一種客觀化的文化]《金錢、性別、現代生活風格》,(台北:聯經):頁19-43。
 
第14週
12/13  韋伯(I):詮釋社會學的方法
Ritzer, George (2011)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.6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, pp. 217-233.
[中譯本:Ritzer, George and Douglas Goodman (2004) 《社會學理論》,上冊,柯朝欽、鄭祖邦譯。台北:巨流,頁167-190]。
*[科學知識與社會價值]「學術作為一種志業」,《學術與政治》,(台北:遠流),頁138-169。
 
第15週
12/20  韋伯(II):支配類型與理性化
Ritzer, George (2011)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.6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, pp. 233-251.
[中譯本:Ritzer, George and Douglas Goodman (2004) 《社會學理論》,上冊,柯朝欽、鄭祖邦譯。台北:巨流,頁191-215]。
*[政治行動與倫理] 「政治作為一種志業」,《學術與政治》,(台北:遠流),頁219-239。
 
第16週
12/27  韋伯(III):宗教與資本主義
Ritzer, George (2011)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.6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, pp. 251-262.
[中譯本:Ritzer, George and Douglas Goodman (2004) 《社會學理論》,上冊,柯朝欽、鄭祖邦譯。台北:巨流,頁215-228]。
 
第17週
1/03  學生自主學習 
第18週
1/10  期末考